日前,省市場監管局在優化營商環境、提高安全監管效能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,制定18個制度性創新項目,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。
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。出臺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制度和住所自主申報承諾制度,推進住所登記自主申報承諾制改革,進一步方便企業擴大經營規模。建立清單化管理制度,形成高頻政務服務事項“跨省通辦”機制,年底前將跨省通辦事項拓展到22項。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,推行不見面服務模式,實現企業開辦一日內辦結,通過“一網通辦”平臺開辦率達到90%以上。
在提高安全監管治理能力和水平上實現新突破。省市場監管局將以地方標準的形式出臺食品安全示范創建評價標準。在鞏固大坑腌菜“清零”工作成果基礎上,制定遼寧酸菜地方標準,努力打造酸菜“遼寧優品”。建立健全進口冷鏈食品全過程、全鏈條追溯體系和監管制度。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改革創新,鼓勵開展電梯專業運營模式試點,年底前力爭實現電梯責任保險全覆蓋。
創新質量提升工作模式。全面深化質量強省建設任務,聚焦全省石化行業、重點產業集聚區和重點產品,組織實施“一省一業、一市一域、一縣一品”質量提升行動。推行實施企業“首席質量官”“首席標準官”制度,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逐步建立首席質量官,年底前培育企業首席標準官50名以上。
此外,省市場監管局還將創新監管機制,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發展。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制度機制,力戒“一管就死、一放就亂”。建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制度,根據企業信用風險的不同等級,有針對性地實施差異化監管。構建完善“個轉企”工作制度體系,推動解決“轉哪些”“誰來轉”“順利轉”的問題。